“三假”是什么?企业有哪些行为将会被严厉打击?在2021年又有哪些行业将被严查?
近日,由国家税务总局、公安部、海关总署和中国人民银行共同部署和开展打击“三假”的活动,将延长到2021年6月。
01
假企业
假企业也就是俗称的“空壳公司”,是指纳税人为了抽逃资金避税,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地大规模注册无实际工作人员的“空壳公司”来虚开发票。当违法获利之后,不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就失踪,并迁移到其它地区重新换取名称,继续违法行为。
空壳公司多成立个人独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,集中在医药、咨询、服务、劳务、商贸等行业。
通常,空壳公司具有以下特征:
1、设立在具有税收优惠政策地区或者偏远税务监管宽松的地区。
2、组织机构不健全,缺乏必要的工作人员。
3、没有实际的办公场所,注册时的场所多为租借。
4、有财产,但没有相应的财产记录。
5、没有经营业务或者没有真实的业务。
税务机关怎么查?
有些“空壳公司”的业务不符合“三流一致”的条件,有的虽然表面符合,但往来业务却背离基本的原理。
例如,某高新技术企业每年有大量技术研发费,发票全部来自于税收优惠地区,这一问题被税务机关当做疑点查实后就构成了虚开发票。例如,生产医药器械销售公司,每年发生大量咨询费的发票,且都来自国内三十多家注册的个人独资、个体工商户。
这种情况是反常的,一定会引起税务机关的注意,查实后就构成了虚开发票。
企业应该怎么做?
企业注销之后,对于经营期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,不再追究已注销公司的法律责任,但会继续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,例如老板,会计等。
企业除了自己不虚开发票外,还应该擦亮眼睛警惕不要接收虚开发票,因为一旦对方为“假企业”虚开发票,即使我们与对方的业务是真实的,也是不能抵扣进项税的。
02
假出口
假出口是指公司没有实际出口业务,而是采用伪造报关单、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、向黑市购汇冒充出口货款收汇等手段来骗取出口退税。
通常假出口业务具有如下特征:
1、公司申请退税的出口货物、出口口岸皆为出口骗税频发的敏感货物、敏感口岸。
2、公司出口业务短期内飞速发展。
3、实地核查,企业业务人员、财务人员对出口业务流程含糊不清。
4、退税资料整齐完备,过于“完美无瑕”。
税务机关怎么查?
通常从单证备案资料切入检查,追索到业务的真实性。例如,某贸易公司办理出口退税时,税务机关发现,该公司出口业务短期内数量剧增,且申请退税的出口货物、出口口岸皆为出口骗税频发的敏感货物、敏感口岸。
近而检查单证得出发现,海运提单无完整收货人信息;货代海运提单复印件上的签章部分与该公司LOGO一样,部分签章的底纹、字体明显不符,有明显的PS痕迹等问题,伪造嫌疑很大。最终深入调查核实了骗取出口退税的违法犯罪事实。
企业应该怎么做?
根据《刑法》第二百零四条的规定,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,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,数额较大的,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;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;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,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。
骗取出口退税风险极大,绝对不要因为一点利益就铤而走险。
03
假申报
假申报指的是通过申报材料造假等方式,非法获取税收优惠减免,尤其是利用疫情期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疫情防控的税收优惠政策。
在2020年,税务与公安机关查获一起利用疫情税收优惠进行违法活动的团伙。该家企业以9家公司为平台,利用疫情期间“非接触式”办税便利措施和税收优惠政策,对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4671份,涉案金额达78亿元。
打击“三假”专项行动在今年6月之后将成为一种常规性的活动,因此,涉及到以上行为的企业,在大数据严监管的体系下面临着巨大的法律风险,绝对不要存有侥幸心理。
04
2021年,这4个行业将被严查
2021年在打击“三假”企业的基础上,税务机关依旧会实施有计划有安排的税务稽查。从各个迹象分析,2021年税务稽查聚集在以下行业:
一查、建筑企业
二查、医药行业
三缓、电商行业(暂缓)
四备、金融和房地产(备查)建筑企业主要查延缓确认收入、延缓申报的问题。
建筑企业主要查延缓确认收入、延缓申报的问题。
同时,建筑行业也要注意劳务派遣问。
医药行业“空壳公司”和虚开发票行为猖獗,将从整个链条上下游实施核查,主要核查会集中在六个方面:
1、费用的真实性;
2、成本的真实性;
3、收入的真实性;
4、票据使用真实性;
5、企业业务真实性;
6、库存商品真实性等。
电商行业发展快,监管环境宽松,乱象行为屡见不鲜,国家税务总局于2020年12月10日,公布了《2020年电子商务税收数据分析应用升级完善和运行维护项目中标公告》,预示着电商行业未来必将成为税务稽查的重点目标。
而针对电商行业,主要稽查目标会在以下8个方面:
1. 虚假库存
2. 虚假票据
3. 虚假账务
4. 虚假收入
5. 虚假成本
6. 虚假费用
7. 虚假利润
8. 虚假申报